close

  

  大學時在三峽度過了四年,待的是緊鄰臺北大學側門的學生社區,四年來都在同一棟,換了三個房間,每年的中秋都有免費的烤肉大會,加上以社區的規模來說已相當可觀的煙火表演,在整個校園都可清楚看見。我對三峽的印象其實只聚焦在這棟樓和學校兩地,不曾到過鳶山,老街也不是我的熟地。每當說起三峽,我總是回想起北大那片一眼望盡的大草原,還有天氣清新的晚上可仰望的滿天星斗。

  大學四年的回憶,我其實能想起的不多,因為也並不是很樂意回想起。有太多的事情如今已不留痕跡,像什麼都沒有一樣,可是當我仰望那片星空,卻仍然記得當初好幾個夜裡騎腳踏車的夜遊,想起那些說了也絲毫不能被理解的話。還有當我看見那片大草原,卻也記得曾有個中文系老師說,這片草原醜得可以,記得當有個學生自殺事件發生之後,我遠遠看見他的墓碑,不知怎麼誤以為是個人坐在草地上。

  但是北大是這麼乾淨,即使發生過的總能簡單地被遺忘,它的乾淨也不像假的,它有典型的都市氣質,儘管坐落在臺北的郊區。北大俗稱北大荒,是個尚待開發,生活機能剛好足夠的地方。北大周邊大部分都由遠雄包下,那些嶄新並尚待進住的建物,一棟棟豎立於北大正門出去的寬廣大路旁,路上還擺著一整排當代藝術的雕塑。這是個完全都市取向,甚至能夠以其都市性馴服自然的地方,跟三峽的其他地方相比,北大特區幾乎是排除了老三峽的傳統、老舊、髒亂,而圍繞著臺北大學生成一個新天地。

  雖然如此,對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都市人來說,北大無疑提供了非常能慣養我的環境,曾聽人說「三峽適合養老」指的就是這裡。作為新規劃的地區,北大提供了非常適宜的氣溫,就像溫室一樣,它的氛圍、氣候都剛剛好能讓人感覺舒適。每到夜裡走在北大特區外面的道路上,就能感到一種悠閒自在,一種中產階級的淡然,帶點貴婦的悠哉感,都市人的陌生在這裡成為讓人享受的距離。雖然那附近號稱美食荒漠,但對吃素的我來說,因為大部分是自理,所以僅只火鍋義大利麵也差不多足夠。

  常常在北大裡面散步,裡面除了一片片的草原、空地之外,就是一個大湖,假日時偶爾有人會在旁邊釣魚。因為有草有水,所以白鷺鷥也成為校園內常見的動物,而夜晚則有夜鷺不斷鳴叫,由此可知北大的校徽是飛鳶的理由。我對這裡的心情可說是十分複雜的,我看它像個新生的孩子,還忙著為自己種樹蓋樓,甚至還等著一塊塊「預定地」牌子能夠真的兌現成大樓。但或許是因為在資工系的關係吧,有多少人曾像我,剛來到就想著如何離開,在這個或別的可能裡,有多少人的相遇只是碰巧,碰巧來了、碰巧沒有離開。寫著這樣的篇章,只是想著很久以前在中文系修的散文課上,也寫了類似這樣的一篇作文,寫完以後卻仍沒有離開。但是沒有離開的我,卻仍帶著過客的心情,也沒有真正留下來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a24321 的頭像
    aa24321

    人生

    aa24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